海外邦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5828337211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认知和财富共成长

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未来五年要买抗通胀的硬通货
2021-05-17 15:42:55

2021年4月27日晚,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做客汇添富基金直播间,就“纵论消费大时代的投资机会”在线上与投资者开展互动交流。海外邦就任泽平博士日前在汇某基金活动直播间分享的精彩观点内容整理后发现不是的真知灼见,分享如下:

 

—— 五一会不会成为中国消费繁荣的新起点 ——

“五一消费复苏强劲,今年消费拉动的边际力量会比投资和出口更强,长期以消费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占比会越来越高。”中央讲的人民的美好生活,不就指的是消费嘛。

从趋势的角度,去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带动,而且因为我们要管控疫情,去年的消费受了抑制。

但是我估计今年经济恢复正常以后,消费会比去年更好。三驾马车里,消费会比投资和出口边际上的力量要强一点。这是中期维度。

我们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速是-6.8%,二季度是3.2%,三季度是4.9%,四季度就回到了6.5%。

“2021年一季度GDP增长18.3%,今年一季度只不过因为去年低基数的原因,所以看上去很高。但事实上整个中国经济正在正常化。全球经济复苏共振,前期流动性过剩,3月PPI4.4%,超过3%警戒线,通胀预期来了。货币政策也在调整,回归正常化,流动性拐点出现了。”

“我感觉市场可能对一季度数据反应过多了,二季度大家在预期上会做一些修复。因为数据没有太乐观,掩盖了很多结构问题,比如说中小企业不好,就业也不好。”

 

—— 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要注意资产的周期轮动 ——

今年无论是经济生产还是货币政策,都在回归正常化的过程。反映在投资上就是要留意市场短期的风格切换,同时也要明白市场短期没有指数级行情了。但好消息是这个过程中专业投资者能力得以凸显。”

“现在经济回归潜在增长率,通胀预期起来,然后货币政策正常化,流动性拐点出现,利率上升杀估值。于是高估值板块被杀估值,风格切换到低估值板块,通胀受益周期品板块,以及全球贸易复苏板块。”

股市很多时候不是经济的晴雨表,是货币的晴雨表。所以不要盯经济,盯货币。大部分时候经济不好的时候股票好,经济一旦好起来,资产就过热了,甚至滞胀了。这既是周期的因素也是人性的因素。”

简单来讲就是,经济不好的时候,政策要刺激,货币是松的,流动性来了,股价就涨了。你看去年疫情,美国经济在地板上趴着,每天新增20万病例,但是美股在不断创新高。

我要给大家提个醒,股市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是货币的晴雨表,不要盯经济,盯货币。

但大家又经常做反,这是人性,背后是个哲学问题。

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都被失业和经济的衰败景象吓坏了,而事实上股票很便宜,而且流动性又开始起来了,这时候往往是牛市的起点。当经济一旦起来,大家又被繁荣的景象所迷惑,幻想未来会继续繁荣下去,往往就是高风险的时候,因为估值贵了,而且央行可能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所以那时候往往是风险最大的。

短期经济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什么?在我们经历了这么多轮经济周期后,你会发现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周期和人性。当你多经历几个周期后,你会发现这句话,叫这次都一样。

经济周期其实本身也是一种人性。经济总是从衰退到复苏,到过热再到滞胀。然后你会发现债券、股票、商品和现金大类资产也会轮动跑赢大势。

我们来捋一下,中国经济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衰退,2019年底我讲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就是因为经济不好,除了猪价涨其他都在跌。

然后疫情以后开始货币放松,新基建往上拉,经济开始复苏。那么从2020年3月份一直到是去年底都是权益类资产跑赢大市。

到了今年一季度通胀起来,出现过热了,你会发现商品出现了超额收益。

所以经济周期自身的逻辑是存在的,看多了真的叫“这次都一样”。

 

——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产业机会——

中国的老龄化跟欧美不一样,因为有计划生育,老龄化是加速到来,人口加速退出劳动力市场。

“中国的婴儿潮是1962-1976年出生的,后来70年代末计划生育,人口断崖式下降。现在1962年出生的再过一年就退休了,所以中国相比欧美,老龄化在加速到来。”

“要尽快放开三胎,因为主力育龄妇女已经40岁左右,以每年两三百万的速度减少,再不放开就没能力生了。而且,90后现代的一代不愿生了。”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行业会带来两方面影响。首先和医疗或者说健康相关的消费需求空间会打开。第二个国家可能会出一些促进生育的政策,这给婴童经济带来一些机会。”

大约在2050年到206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中国人口的1/3,满大街遛弯的1/3都是65岁以上老人像在日本就是这样。那对健康、医疗、医药这一块的消费需求会非常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国家可能也会出一些促进生育的政策,这给婴童经济也带来一些机会。

在放开生育的政策上,有很多措施可做。比如总有一些国家移民做的还不错,还可以对妇女就业权益进行保障,还有一些税费的补贴。

从国际经验来看,移民是一个好政策,尤其是对年轻居民的移民。这方面美国做得好,日本做得不好。

还有就是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大家讲一生傻三年,这意味着女性可能面临就业歧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要保护女性的就业权益,把负担给她卸下来。

再比如发展入托服务。我跟大家讲,发达国家0-3岁入托率可以达到40%,但中国现在是4%,。所以你会发现大量的生完孩子以后,公共服务的供给没有。

又不抵税,负担又重,还没法送到托儿所,女性就业权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那谁愿意生呢。

所以说如果国家能提高在这些方面的公共支出,再加上教育医疗领域支出,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生得起养得起,那放开二胎三胎所带来的育儿经济也会有一些机会。

中国最早80年代产业升级,解决了温饱问题,那时候轻纺是朝阳行业。到90年代2000年后,解决了住行的消费升级,所以汽车地产金融成了朝阳行业。

大家有车有房再往后,人均GDP过1万美元了,买健康买快乐成了朝阳行业。所以时代是实实在在给出了行业机会。

果说医药和消费品,倒退20年肯定跑不过钢铁房地产金融,因为那是他们的时代。但是现在买健康买快乐的时代来了。

从产业角度看也是一样的。最开始中国70、80年代以农业为主,当时城镇化率是17.92%,82%是农民,以第一产业为主。

后来到了90年代2000年,以第二产业为主,我们成为世界的工厂,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未来就是以第三产业为主,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现在美国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中国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所以说服务业消费的时代来了,这个时代是以10年20年记的。所以到最后就发现,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成就都是时代给的机会。

 

—— 国货和国潮崛起有前车之鉴 ——

我们研究过日本、韩国、德国的经济史。倒退200年,德国在整个欧洲市场就是假冒伪劣的概念。当时最好的是英国,法国也比德国好。后来德国制造却成了质量的代言。

再往后看,日本韩国也有一个过程,有段时间世界上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就是日货。

在90年代国货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没有品牌只能贴牌。

但是这些年经历新国货运动,国货在崛起,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我们的质量确实上来。金碑银碑不如口碑,确实李宁看上去不比耐克差多少。在家电、纺织服装之类的领域我们都做到了世界最好的质量,在大量出口。

第二个就是文化自信起来了。原来在整个国家民族自信心不足的时候,自我认同感是不强的。现在觉得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

第三个是新时代90后00后的消费理念变了。他们不太愿意为那些所谓的品牌溢价了。因为他们更自我,一出生生活物质条件极大丰裕,不会去特别通过牌子摆脱自己贫穷的记忆。

所以新国潮也好,新国货运动也好,都是有时代的背景,当然这也是大国崛起的必然现象,当年日本德国都经历过。

 

—— 通胀与资产配置 ——

现在大家更担心滞涨会不会发生,我觉得二季度会有一个轻度滞涨,当然也不会很明显。经济在二三季度会边际上略有放缓,但是仍然有韧性。

第二个货币政策可能会正常化,但是不会大松大紧。

第三个对于通胀,我认为总体还算温和。因为有两个原因在制约通胀,一个是猪价。猪肉价格现在回调的比较多,所以大家看到PPI涨,CPI却不涨。

第二个是我最近呼吁的一件事,别看经济复苏了,其实是个K型复苏,会有分化,好的会变得更好,差的会更差。

举个例子,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今年的就业形势还不好。经济增长了18.3%,但是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就业形势和经济增速严重不匹配,就是经济结构出问题了。

所以不要过度乐观,今年要重视就业,重视收入分配的改善,重视这些问题。

所以说回答刚才的问题,今年是温和通胀,然后轻滞胀,货币政策正常化,但是不会大松大紧。

未来3-5年还是要买硬通货,那我为什么叫硬通货?它是具有很强的对抗通胀属性。”

比如说刚才讲的蓬勃向上的行业,能给你带来盈利,还有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行业,再比如一些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供给弹性很小的行业。包括一些具有硬通货属性的资产;能对抗通胀、盈利好的公司就是硬通货,对这些东西你要从长期来做。

长期来说就不存在什么风不风格了,是看你选择赛道的能力。

长期一定是选择大于努力。比如说这些年医药消费出了很多大牛股,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来了。再比如20年前你选择了金融地产互联网,和选择钢铁煤炭纺织比,其实是选择了两个命运。

在选好之后,要用滚雪球理论,做长期主义者。

那对做企业也是同理,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懒惰。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人最重要的是把握方向的能力。

另外大家经常会问为什么房子涨,股票涨,核心资产涨?原因也很简单,你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货币发了这么多。

过去10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了10倍,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有很多年份是15%。

再说一个数据,1998年到2016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了14倍

所以核心资产涨,房子涨,黄金涨,商品涨的时候,货币也发了这么多。

其实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最早没有信用货币的时代,这些东西都是货币的等价物,我们现在把它叫硬通货,它是为了对抗通胀用的。

所以反过来股市也是这样。为什么有些盈利好的公司要涨,因为它是应对通胀的。

分享到:

推荐文章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