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邦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5828337211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认知和财富共成长

美国股市散户消退简史
2020-08-05 16:06:23

学习下美国如何从散户横行的时代进入到去散户的时代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目前国内在推行养老金入市,开启退市制度放宽,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的快速推进,未来可能出现T+0,甚至开放做多做空机制。接下来A股趋向机构化也是很大几率,如果不能较早转换观念,还是可能成为接盘侠。

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喝汤,不知不觉者清仓。20世纪40、50年代,美股超过90%的部分为散户持有。

如今,世道变了。

海通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年中,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高达 93.2%,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6%。

 

全球主要股市各类投资者市值占比

2018年中报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

由90%降至6%。这中间发生了什么?美国散户是如何被“消灭”的?

A股又是什么情况?今天就来看看。

 

 

美国股市野蛮的暴富之地

与中国一样,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前,美国家庭同样将股市看作是能够一夜暴富之地,虽然大部分人忽视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遍野哀鸿。

美国股市200多年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从18世纪末到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发展;1792年,美国股市诞生。早期美股是少数玩家的“游戏”。
到1886年到1929年间迅速发展,一战结束后,192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盈利激增,带动股市繁荣。1927年至1929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翻倍。在赚钱效应驱使下,大批手握闲钱的民众跑步入市,甚至不惜借高利贷炒股。当时,散户持有流通股的市值达到90%以上,史称“咆哮的20年代”。

道琼斯工业指数走势 19200102-19291024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

 

直至1929年10月24日,美股突然崩盘,加上随之而来的30年代大萧条,才中断了这场狂欢。之后又碰上二战, 股市低迷,散户们失去了炒股的兴趣。

但是操纵股市和内幕交易泛滥,精英阶层还给大众编制了一个通过股市致富的梦想,而在其中却通过内线交易、前端交易、金字塔骗局、庞氏骗局等操控着整个游戏场。
自1929年大萧条,美国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而从1954年至今,机构投资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二战结束,美国经济再度繁荣,美国民众对股票的热情又被点燃。

战后十年,道琼斯工业指数涨了2倍多,吸引大量散户入场,散户持股比例超过90%,并一直持续到1955年。

尽管之后散户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但直到70年代中期,仍然保持在70%以上。

目前,美国主要由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三大股指代表着美国股市的兴衰。道琼斯指数所包含的公司是各行各业的龙头老大,纳斯达克指数只有20多年,其大多是科技行业的新兴公司。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美股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和发达的股票资本市场。在经济运行稳定的情况下,美股基本上不会出现早期那种暴涨暴跌行情。

 

养老金入市,开启“去散户化”进程

 

70年代中期,是美股投资者结构变更的分水岭。之后,美股散户的路越走越窄,机构越来越强。发生了什么?

共同基金的大量成立。在美国,如果通过股票投资等资本获利的资金需要交很多税。但是根据美国各州的法律规定,如果是通过基金则是可以延迟纳税,甚至是可以避税的。于是,在美国共同基金开始大量成立,其中最著名的401(K)计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早年曾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指出,401(K)计划推动了美股牛市的形成。

截止2013年底,美国私人部门类似于401(k)的各类养老金计划资产规模扩大了4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9%。


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了。

 

美国投资者结构变化 1945-2014年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

 

下图是1974年之后,美国养老金规模示意图。可以看出1974年之后,养老金规模大幅增长。

 

美国养老金规模 1974年-2017年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

 

简单介绍一下:

美国养老金体系由社会保障、企业养老金计划、个人养老金(IRAs)三大支柱组成。

海通证券研报显示,截止 2017 年底,美国养老金资产总规模为28.2万亿美元,是美国2017年GDP总量的1.45倍。

其中,企业养老金计划中的DC 型计划(收益不确定、雇主员工共同缴费,包括401K计划)、个人养老金(IRAs),在养老金总资产中占比60%,约17万亿美元,是美国养老金的主流。

 

 

美国养老金体系构成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2017年,DC型计划中,2万亿美元的资产投在了股票型基金上;个人养老金(IRAs)中,54%的资产投在了股市或者股票基金上。

 

 

为何养老金入市后,散户不愿直接炒股了?

 

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入市,扩大了机构投资者比重,降低了换手率,增强了市场稳定性,与市场形成正向循环。

通过养老金计划,可间接参与股市,还能延迟纳税,省心省力。

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后,为股市提供了稳定器。投资的确定性增强,波动性降低。

海通证券研报显示,从历史上来,美股在机构投资者壮大后,1980年至今的股市振幅比1980年前下降约6个百分点。

 

道琼斯工业指数年振幅

从换手率来看,2017年全部美股的换手率为116%,其中权益类公募基金的换手率为26%,远低于A股的428%和297%。

养老金、共同基金具有团队、专业优势,且资金量大,个体很难与其抗衡,单兵作战容易沦为待宰羔羊。

注册制的推行、退市股票多,注册制的推行。注册制的实行,是压倒散户的最后一根稻草。1950年到现在,美国退市公司将近1万家,而目前的上市公司为1万多家,这意味着注册制下没上市的10家公司有5家有问题要退市。完好的注册和退市制度,保证了企业的质量,也降低了股民的赚钱概率。个股踩雷机会高,打压了散户炒股热情。

仅2013年至2017年5年里,美股就有1438只股票退市,远高于A股的27只。

 

 

近年来,交易机制变复杂,高频交易、量化对冲等工具的使用,使得机构投资者在技术支持、信息获取、专业性等方面占据天然优势。散户更不愿意直接下场炒股了。

 

A股:散户数量多、市值小,却贡献了80%的交易量

 

那么,A股是什么情况呢? 

 散户数量庞大,但持股市值小

A股散户多,但话语权小,我们以沪市为例。

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从持股账户数看,沪市投资者为1.95亿人,其中自然人投资者1.94亿人,占比超过99%。

然而从持股市值看,自然人投资者持股市值为5.94万亿,仅占总市值的21.17%。

 

沪市持有人结构 2017年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

 

看到这儿,或许你会有疑问——不是都说A股是散户驱动的市场么?持有市值占比并不高啊?

其实,说A股是散户主导,主要是指散户主导了A股的交易。

 

 散户贡献80%的交易量,盈利却不到机构的1/3

《年鉴》显示,2017年,沪市中个人投资者贡献了82.01%的交易额,而机构仅占14.76%。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

遗憾的是,散户的频繁交易,并没有带来更好的收益。

散户贡献了相当于机构投资者5倍的交易额,却只赚到了不足机构30%的盈利。而且,机构的“本金”更少。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

 

《年鉴》显示,沪市中,2017年自然人投资者整体盈利3108亿元,专业机构整体盈利11156亿元,机构投资者盈利金额是散户的3.6倍。

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为4.53万亿元,自然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为5.94万亿元。

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用比散户更少的资金,赚了更多的钱(3.6倍)。

两者之间的盈利差异或许源于各自的交易风格。

散户资金规模较小,投机心理强,换手率较高,容易追涨杀跌,难以把握市场中长期机会。

 

●  “去散户化”进程正在进行

散户的非理性以及短视行为,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A股去散户化也是大势所趋。

申万宏源测算显示,2006年至2017年12年间,沪深两市的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比例延续下滑,已由2006年的68%,降至最近几年的25%附近。

 

2006-2017年A股持有人结构市值占比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

 

长江证券认为,机构投资者占比已成为衡量一个股市是否成熟的标志。

“去散户化”并不意味着对散户的驱逐,而应该是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双赢的局面,是机构投资日渐壮大、赚钱效应明显之后,散户主动自愿投资机构产品、信任“专家理财”的过程。

只有这样,股市才会更理性、更从容、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对比

 

 

文章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海外邦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推荐文章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