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邦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5828337211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首页
房产
移民
教育
金融
医疗
就业
管家
洲际馆
全部
房产
文章
海外医疗
海外移民
教育
就业
海外维权
海外专家
人才推荐
专家专栏
搜索
中文
中文
English
首页
海外好房
海外移民
海外教育
海外就业
高新就业
优质人才
海外医疗
跨境金融
海外创投
海外管家
English
财富学院
认知和财富共成长
首页
海外头条>全部
财富学院
详情
查理·芒格:生活就是两种力量之间无休无止的斗争
2020-10-28 14:08:04
查理·芒格 Charlie Thomas Munger 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博览群书,最爱琢磨日常生活里奇奇怪怪的现象,也常常用自己的话,把一些高深的理论解释得妙趣横生;年轻时生活曾经很艰难,他几乎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所有苦难和不幸;转行从商之后,芒格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他曾调侃自己,一天经济学课程都没上过,但也能总结出经济学的靠谱和不靠谱之处。
他的人身经历有人这样评价他:芒格那种能够经由地狱抵达天堂的圣者……
在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芒格就曾诙谐幽默地以微观经济学中的“规模优势”为例,解释了许多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其中包括沃尔玛、通用电气等影响巨大的公司。整篇演讲金句频出,例如“简单的几何学能够给你一种规模优势”、“企业变大之后,就会出现官僚机构的作风,而这种作风会造成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也是人类的本性”等等。字里行间洋溢着芒格式的智慧,又同时让人明白了规模优势是什么、大企业的得与失以及个人是如何被规模优势俘获的,海外邦推荐给大家。
演讲内容如下
: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是一种不那么可靠的人类智慧——微观经济学。我发现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场经济——当做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
可惜能这么想的人不多,因为早在达尔文时代以来,工业大亨之类的人认为适者生存的法则证明他们确实拥有过人的能力——你们也知道的,他们会这么想:「我最富有。所以,我是最好的。真是老天有眼。」
人们对工业大亨的这种反应很反感,所以很不愿把经济想成一种生态系统。但实际上,经济确实很像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跟生态系统的情况一样,有狭窄专长的人能够在某些狭窄领域中做得特别好。
动物在合适生长的地方能够繁衍,同样地,那些在商业世界中专注于某个领域——并且由于专注而变得非常优秀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们无法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良好经济回报。
一旦开始谈论微观经济学,我们就会遇到规模优势这个概念。现在我们更为接近投资分析了——因为规模优势在商业的成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全世界所有商学院都教学生说,一个巨大的规模优势是成本会沿着所谓的经验曲线下降。那些受到资本主义的激励和想要改善生产的人们只要加大产量,就能够让复杂的生产变得更有效率。
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越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让我们看看规模优势都有哪些——尽管这会是一个不完整的清单。有些优势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学得以说明。如果你打算建造一个油罐,很明显,随着油罐的增大,油罐表面所需的钢铁将会以平方的速率增加,而油罐的容量将会以立方的速率增加。也就是说,当你扩建油罐时,你能用更少的钢铁得到更多的容积。
有许多事情是这样的,简单的几何学——简单的现实——能够给你一种规模优势。
例如,你能够从电视广告中得到规模优势。在电视广告最早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在彩色电视机第一次走进我们的客厅的时候,它是一种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
早期三家电视网络公司拥有大概 90% 的观众。
嗯,如果你们是宝洁公司(P&G),你们有足够的财力使用这种新的广告手段。你们能够承担起非常高昂的电视广告费用,因为你们卖出的产品多得不得了。有些势单力薄的家伙就做不到。因为他付不起那笔钱,所以他无法使用电视广告。实际上,如果你们的产量不够大,你们也用不起电视广告——那是当时最有效的宣传技巧。
所以当电视出现的时候,那些规模已经很大的名牌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实际上,它们生意蒸蒸日上,发了大财,直到其中有些变得脑满肠肥,这是发财后会出现的情况——至少对有些人来说是这样。
你的规模优势可能是一种信息优势。
如果我去到某个偏远的地方,我可能会看到绿箭的口香糖和格罗兹的口香糖摆在一起。我知道绿箭是一种令人满意的产品,可是对格罗兹毫不了解。如果绿箭卖四十美分,格罗兹卖三十五美分,你们觉得我会为了区区五分钱而把某样我不了解的东西放到嘴巴里去吗?——这毕竟是非常私人的地方。
所以绿箭只是因为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获得了规模优势——你们也可以称之为信息优势。
另外一种规模优势来自心理学。
心理学家使用的术语是「社会认同」(Social Proof)。我们会潜意识地,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地,受到其他人的认同的影响。因此,
如果大家都在买一样东西,我们会认为这样东西很好。我们不想成为那个落伍的家伙。
这种情况有时候是潜意识的,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我们清醒而理智地想:「哇,我对这东西不熟悉。他们比我了解得更多。那么,为什么我不跟着他们呢?」
由于人类心理而产生的社会认同现象使商家可以极大地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这种优势自然是很难获得的
。可口可乐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产品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个角落。
喏,假设你们拥有一种小小的软饮料商品。要怎样才能让它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呢?全球性的销售渠道——这是由大企业慢慢建立的——是非常大的优势……你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你们在这方面拥有足够的优势,别人想要动摇你们的地位是很难做到的。
规模优势还有另外一种。有些行业的情况是这样的,经过长期的竞争之后,有一家企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报。在美国,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之外,所有城市都只有一家日报。
这同样跟规模有关。如果我的发行量占到绝大多数的份额,我就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广告。如果我拥有了大量的广告和发行量,还有谁想看那份更薄、信息量更少的报纸呢?所以会慢慢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那是一种独特的规模优势现象。
同样的,
所有这些巨大的规模优势使企业内部能够进行更为专门的分工。每个员工因此能够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规模优势非常强大,所以当杰克·韦尔奇到通用电气时,他说:「让它见鬼去吧。我们必须在每个我们涉足的领域做到第一或者第二,否则我们就退出。我不会在乎要解雇多少人,卖掉哪些业务。
如果做不到第一或者第二,我们宁可不做。
」
韦尔奇那么做显得铁面无情,但我认为那是非常正确的决定,能够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我也不认为这种做法有什么不文明的,因为我认为自从有了杰克·韦尔奇之后,通用电气变得更加强大了。
当然,规模太大也有劣势。例如,我们——我说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是美国广播公司(ABC)最大的股东。我们旗下有很多刊物都倒闭了——被竞争对手打败了。
它们之所以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它们更加专业。
那么,他们的效率比我们高得多。他们能够告诉更多负责企业差旅部门的人。另外,他们不用浪费墨水和纸张把材料寄给那些没有兴趣阅读的差旅部门。那是一个更有效的系统。由于我们没他们专业,所以一败涂地。
《星期六晚报》和其他所有那些刊物的下场都是这样的。它们消失了。我们现在拥有的是《越野摩托》——它的读者是一群喜欢参加巡回比赛、在比赛时开着摩托车翻跟头的傻子。但他们关注它。对他们来说,它就是生活的主要意义。一份叫做《越野摩托》的杂志完全是这些人的必需品。它的利润率会让你们流口水。
只要想想这些刊物的读者群体有多专一就知道了。
所以缩小规模、加强专业化程度能够给你带来巨大的优势。大未必就是好。
这使竞争变得更有趣,因为大公司并非总是赢家——
企业变大之后,就会出现官僚机构的作风,而这种作风会造成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也是人类的本性。
这时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会失灵。例如,如果你们在我年轻时为 AT&T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 工作,当时它是个很大的官僚机构。谁会真的在乎股东利益或别的什么事呢?
而且在官僚机构里面,当工作从你手上转到别人手上时,你会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但它实际上当然尚未完成。
这种大型、臃肿、笨拙、麻木的官僚机构就是这样的。
它们还会导致某种程度的腐败。换句话说,如果我管一个部门,你管一个部门,我们都有权力处理这件事,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潜规则:
「如果你不找我麻烦,我也不会找你麻烦,这样我们都高兴。」于是就出现了多重管理层,以及不必要的相关成本。
然后呢,
在人们没法证明这些管理层是有必要存在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办成。他们反应迟钝,做不了决定,头脑灵活的人只能围着他们打转。
大规模的弊端向来在于它会导致庞大、笨拙的官僚机构——最糟糕的、弊病最多的官僚机构当然是各种政府部门,它们的激励机制真的很差劲。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政府——因为我们确实需要。但要让这些大型的官僚机构办点事是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所以人们开始找对策。他们设立了分散的小单位以及很棒的激励和培训计划。例如,大企业通用电气就用惊人的技巧和官僚作风斗争。但那是因为通用电气的领袖是个天才和激情的结合体,他们在他还够年轻的时候就扶他上位,所以他能掌权很久。这个人就是杰克·韦尔奇。
但官僚作风很可怕。随着企业变得非常庞大和有影响力,可能会出现一些失控的行为。
看看西屋电器就知道了。他们愚蠢地放出几十亿美元的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他们让某个从基层爬上来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做什么起家的,可能是电冰箱之类的——来当领袖,突然之间,他借了大量的钱给房地产开发商盖酒店。这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没隔多久,他们就把几十亿美元输光了。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个有趣的例子,它印证了另外一条心理学原则——巴甫洛夫联想。
如果人们说了你确实不想听的话——也就是让你不高兴的话——你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抵触情绪。你必须训练自己摆脱这种反应。
倒不是说你一定会这样。但如果你不加以注意,就很可能会这样。
电视刚出现的时候,整个市场由一家公司主导——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佩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董事长和奠基人,美国著名企业家,被称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之父)就像神一样。但他听不得逆耳忠言,他的手下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
所以他们只跟佩利说他喜欢听的话。结果没隔多久,他就生活在一个谎言编织的世界里,而公司的其他一切都败坏了——虽然它还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各种蠢事都是由这种风气造成的。比尔·佩利掌权的最后十年真像是疯帽匠的茶话会。
这绝对不是惟一的例子。企业高层严重失控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当然,如果你们是投资人的话,情况可能会大不相同。可是如果你们像巴里那样,在得到 CBS 之后,进行那么多的收购,聘请那么多的愚蠢顾问——投资银行家、管理顾问之类的人,这些人都拿着非常高的薪水——那么情况就会极其糟糕。
所以生活就是两种力量之间无休无止的斗争,一边是获得上面提到的那些规模优势,另一边是变得像美国农业部那样人浮于事
——农业部的人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干了些什么,但我知道他们没干几件有用的事。
就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个话题而言,我觉得连锁店非常有趣。想想就知道啦。连锁店的概念是一个迷人的发明。你得到了巨大的采购能力——这意味着你能够降低商品的成本。
那些连锁店就像大量的实验室,你可以用它们来做实验。你变得专门化了。
如果有个小商店的老板试图在上门推销的供货商影响下选购 27 类不同的产品,他肯定会作出很多愚蠢的决定。但是如果你的采购工作是在总部完成的,旗下有大量的商店,那么你可以请一些精通冰箱等等商品的聪明人来完成采购工作。
那些只有一个人负责全部采购的小商店会出现糟糕的局面。曾经有个故事这么说:一家小商店堆满了食盐。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对店主说:「哇,你肯定卖掉很多盐。」店主的回答是:「没有啦。卖给我盐的那个人才卖掉了很多盐。」
连锁店在采购上有巨大的优势,此外还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所以连锁店可以成为很棒的企业。
沃尔玛的历史很有意思,它最初只有一家店,在阿肯色州,而当时最具声望的百货商店是坐拥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西尔斯。阿肯色州本顿威尔市一个身无分文的家伙(指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如何打败西尔斯呢?他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这项伟业——实际上,他只用了半生的时间,因为当他开出第一家小商店时,他已经相当老了。
连锁店这个游戏,他玩得比谁都努力,玩得比谁都好。实际上沃尔顿并没有什么创新。
他只是照搬其他人做过的所有聪明事——他更为狂热地去做这些事,更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员工。所以他能够把其他对手都打败。
他在早期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竞争策略。他就像一个为奖牌而奋斗的拳手,想弄到一份辉煌的战绩,以便跻身决赛,成为电视的焦点。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出去找了 42 个不堪一击的对手,结果当然是胜出、胜出、胜出——连赢 42 次。
精明的沃尔顿基本上打败了早期美国小城镇的其他所有零售商。虽然他的系统效率更高,但他可能无法给那些大商店当头一棒。但由于他的系统更好,他当然能够摧毁这些小城镇的零售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做。然后,
等到规模变大之后,他开始摧毁那些大企业。
你们也许会问:「这种做法好吗?」资本主义是非常残酷的。但我个人认为,世界因为有了沃尔玛而变得更加美好。我想说的是,你们可以把小城镇的生活想得很美好。但我曾经在小城镇生活过很多年。让我告诉你们吧——你们不应该把那些被沃尔玛摧毁的小企业想得太美好。
此外,沃尔玛的许多员工都是优秀能干的人,他们需要养家糊口。我并没有低级文化打败高级文化的感觉。我认为那种感觉无非是怀旧和幻觉。但不管怎么说,
沃尔玛这个有趣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当规模和狂热结合起来能够产生多大的威力。
这个有趣的模式也向我们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西尔斯虽然拥有很大的规模优势,但那种人浮于事的官僚作风却给它造成了可怕的损失。西尔斯有许许多多的冗员。它的官僚习气非常严重。它的思维很慢,而且它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僵化。
如果你的头脑出现了新的想法,这种系统会反对你。它拥有一切你能想像得到的大型官僚机构的弊端。
平心而论,西尔斯有大量的优点,但不如沃尔玛那么精简、苛刻、精明和有效率。所以没隔多久,西尔斯所有的规模优势就都抵挡不住沃尔玛和其他零售商同行的猛烈进攻了。
分享到:
上一篇
:
“家庭资产配置”您必须明白的四个账户
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
下一篇
推荐文章
什么是“财富的本质”?纳瓦尔教您如何获得“被动收入”!
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我们往往被传统的努力工作和金钱积累观念所束缚。然而,纳瓦尔·拉维坎特(Naval Ravikant)是一位白手起家知名的硅谷企业家、投资者和思想家,以其在AngelList的创始人身份和对初创公司投资的成功而闻名。在其《纳瓦尔宝典》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财富观,他认为财富创造是一门艺术,一种需要深入理解和实践的技能。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海外邦从文中了解到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历史阶段,面临内外部结构性调整的挑战和机遇。外部环境上,中国对外贸易正在走出全新的突围之路,企业出海成为大势所趋;内部市场上,旧经济正在经历转型,而新经济蓬勃发展,其中以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新消费为代表的“四新”将主导中国未来发展大势。文章呼吁要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任正非的管理哲学:面子、紧迫感与华为的组织原则
在商业世界中,华为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它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或市场策略,更在于其独特的管理哲学。而这种哲学很大程度上是由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塑造的。他的一些观点和做法,不仅影响了华为,也对整个商业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IGC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AIGC(AI-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继专业生成内容(PGC)和用户生成内容(UGC)之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的新生产方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 AIGC既是从内容生产者视角进行分类的一类内容,又是一种内容生产方式,还是用于内容自动化生成的一类技术集合。
202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及全文
5月6日周六,从美国中部时间上午9点15分(北京时间晚10点15分)开始,今年8月30日将满93岁的巴菲特和老搭档、已经99岁的芒格出席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的问答环节。
版权所有 © 海外邦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快来创建属于您自己的网站吧
立即创建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