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教育“干货”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保证——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
德国的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职业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与经济界联系最紧密、对学生就业有着最直接影响的教育环节。
—— 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 ——
双元制(dual education)是德语系国家特有的一种教育制度,所谓双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元,即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条培养路线平行前进;二是指实践型人才的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的职业实训。习惯上,很多人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称为“双元制”。
德国的高等教育由综合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大学和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大学)共同构成,这四个领域分别负责培养社会所需的不同领域的高等人才,重要程度不分伯仲。
普通大学:负责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端研究性、学术型人才,相当于国内的综合性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负责培养高级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将信息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艺术大学:艺术家的摇篮。
双元制大学:负责培养专业领域内技术过硬的实践型人才,将生产力落实到实践价值创造过程当中。更确切地说,所谓双元,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职业教育主要有商业、技术、服务三大类,和中国学生择校标准不同,德国学生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学校的排名和名誉则显得不那么受重视。据有效统计,德国仅有约20%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80%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如此,我们似乎能够明白了为什么德国制造业如此强大。
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两大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学校教育,二是非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机构有: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专科高中、职业高中、高级专科学校、职业专科学校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职一体化的学校。
非学校教育机构一般指企业、行业、社会团体、专业团体及社区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特色,它是以能力培养为基准,以操作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德国的青少年一面在企业接受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种形式的学习被人们称为“双元制”。
除“双元制”职业教育外,德国还有职业专科学校、职业提高学校、职业高中、专科文理中学、专科高中和“双证书”教育等。
职业专科学校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的全日制职校,学制3年,主要生源来自实科和主体中学。3年后,学生可参加由行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或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考试,再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认证后取得与“双元制”等值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提高学校是为正在接受职业教育或已经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扩充或深化文化和职业知识的平台。职业高中则是沟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院校的桥梁,为已接受过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且成绩优良的学生提供进入大学深造机会。
专科文理中学只有高年级,实科中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生进入专科文理中学。这种中学除了传授普通文化课外,还传授与职业或专业相关的课程,考试时除了普通文化课外还要加试一门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课,计入高中毕业总成绩。考试合格者,可进入大学学习,但有专业限制。
专科高中的招生对象为实科中学或同等学力的学生,讲授普通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知识,实践培训一半在企业或学校的实训车间,一半在企业内进行。两年毕业后,学生可获得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的资格。
“双证书”教育是近年来在高中阶段推行的一种新教学模式。专科文理中学或普通文理中学同职业学校合作,或者普通文理中学同企业合作,学生可同时获得进入大学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制为4年。
德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是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德国制造的产品以其性能优异,质量上乘而闻名,小到手表、刀具,大到贵重精密仪器、机械设备都享有盛誉。这不仅因为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德国完备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在德国不论是第一、第二产业还是服务业,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都很高,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即使农民也要求持证上岗。职业教育为德国输送了大量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德国职业教育被认为是“经济腾飞的翅膀”,是“民族存亡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