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和财富共成长
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文章中提出:做父母有五个层次。一起来看看你做到了哪一个层次吧: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倘若你觉得教育孩子便是花钱,那么很遗憾,你对于“父母”这一份职业的理解只停留在第一层次。
一些父母一提到教育孩子,便是花钱请家教,花钱去辅导班,甘愿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身体力行,忘记了自身的责任与付出。
甚至有,一些有钱人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花巨资让他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是在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很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
第二层次|舍得给孩子花时间
孩子除去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这就要求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多花时间在孩子的身上,倾听孩子的述说,参与孩子的各方面成长。家长做到这一层次,是比第一层有更多更深刻的觉悟,但依然不够。
第三层次|父母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思考、明确的问题。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只会做题的机器,还是培养成一个有能力、懂创造,价值观完善的人?
如果是前者,那么工作以后,除去有关行业,孩子早些年学习到的大多数知识都会遗忘;如果是后者,团队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自省等能力却会沉淀下来,陪伴他一生。这就是教育目标不同导致的迥然不同的结果。
上个星期爆出的“北交大大三学生因为失去人生目标而跳楼”事件着实令人遗憾。从他的遗书中能够看出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怀疑、纠结,是“做题”?还是“全面发展”?倘若父母能早一点明确教育目标,跟孩子一起设立职业生涯目标,或许这样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吧。
唯有从这一层次开始,“父母”的终身教育才刚刚合格,说到底好的教育离不了对孩子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而设立目标正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第四层次|父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在网上有一个段子:父亲常常吼孩子,要求他考试得一百分。孩子反驳:你年薪百万了吗?没有百万你凭什么要求我考一百分?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父母:一天到晚嘱咐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从来不学习,天天打麻将将;要求孩子诚实,自己却常常撒谎;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好的教育其实并不难,就两个词:榜样和放手。父母必须先提升自身修养,但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应当尽早加以完善。这就如同为了更好地普及中学生涯规划课程,学校老师首先应当提升自己,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和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习,是一个道理。
言归正传,言传身教的父母无需再耳提面命,尽管放开手,孩子也可以优秀地成长。父母轻松,孩子也不容易叛逆反抗。事半功倍。能做到这一层次的父母已经有非常高的觉悟了。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了第四层次的基础,父母就能自幼为孩子塑造清晰的生涯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支持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一文指出:家庭教育便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便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愿意去实践和探究。
家庭教育,便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唯有根壮、心灵好、状态佳,才可以“枝粗叶肥”,这恰好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的道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