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教育“干货”
与百年私校对话,走进精英教育的金字塔尖公学,英文叫 public school,但此public非彼public。
虽然被称为“public school”,公学不等于公立学校,并不是由政府设立的,只是表示学校可以公开招生。
公学的概念 Public School 产生于14世纪末。英国的公学最早时是为比较贫穷人家或平民的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但到十八世纪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学校,入读这种学校的基本条件并不是学费,而是家庭背景。校方会先衡量申请者的家庭是否合乎学校的校风,即指该家庭是否属于中产或贵族,才决定招收这位学生与否。
公学学费高昂,并非一般工薪阶层的家庭能够负担。每年大约只有1.5万名少年进公学,不到适龄少年的2%。
14世纪前后,英国在贵族人士、国务活动家、宗教团体和慈善团体的倡议和资助下,创办了一批主要培训神职人员的文法中学。一部分办得较好的文法中学,由于得到上流社会的支持和捐款的增多,逐渐成为纯贵族化的膳宿学校。从19世纪初叶起称为“公学”。
英国有9所著名的公学:最早的温切斯特公学于1382年建立;最著名的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圣保罗公学、什鲁斯伯里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拉格比公学、商业缝纫公学和哈罗公学,都是在15~16世纪创办的。切特豪斯公学则成立于17世纪。
直到19世纪以前,公学的总数不过20~30所。
此后有许多文法中学和私立中学改为公学,工厂企业对公学的捐款也大量增加,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公学。
1941年公学董事会协会成立。1965年以后,政府又任命一个公学委员会,明确规定公学为校长联合会或董事会协会或女子学校董事会协会的成员学校。1974年英国共有250所公学。
直到现在,公学在英国国民教育制度中仍然自成系统。一般只招收其预备学校的学生,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牛津、剑桥等大学输送新生,故公学又是大学预科性质。
公学的学生大多住校,而且一般从13岁就进入学校学习,5年后毕业。要进入这些公学除了需要能够负担昂贵的学费外,学生也必须在学术方面表现优异。此外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公学一般会优先录取那些父母或亲属曾经就读过这些学校的学生。
不同的公学都拥有自己特殊的传统,包括特殊的体育活动(如橄榄球运动其实最早就是拉格比公学的一项体育活动)和方言等。此外他们也有特别的制服,如伊顿公学的制服就是与众不同的。
公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学校还特别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学团体和研究各种问题的俱乐部以及其他各种社团活动。校内和校际的运动竞赛在学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学的学生大多住校,而且一般从11岁就进入学校学习,7年后毕业。要进入这些公学除了需要能够负担昂贵的学费外,学生也必须在学术方面表现优异。此外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公学一般会优先录取那些父母或亲属曾经就读过这些学校的学生。
英国的最高统治阶级大多出身于公学。据1952年统计,大约有87%的将军、83%的主教、67%的高级官吏、82%的殖民地总督、85%的法官、95%的高级外交官和88%的大使,都曾在公学学习过。
最传统最早成立的学校,一共有九所,被外界称为“Original 9”——九大公学。
英国政府在1864年发布了对公学的第一份调查报告。政府考察了九所当时比较著名的公学,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公学年鉴》(Public School Act)。年鉴中包括的九所公学,就被称为“九大公学”。
值得关注的是:在1886年,英国政府发布了第二份调查报告,在原有的9所公学的基础上,《公学年鉴》又加了16所私立中学。所以现在提到的公学,英国一共有25所。
英国文化协会 British Council 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七分之一的国家现任国家元首曾在英国上过学。由公学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学术成绩优异,而且在体育方面表现也很出色,毕业后大多进入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
英国公学不仅以运动闻名,还以音乐、戏剧、辩论、DT技术和艺术闻名,所有这些都受到各国家长的喜爱。
所以如果实力允许,选择从英国开始接受基础教育,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选择优秀,不断向更好努力。孩子距离英国公学又近了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