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全球移民咨讯
2020年8月25日,全球化智库(CCG)和联合国移民署(IOM)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2020》中文版(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由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安东尼奥·维托里诺(António Vitorino)在2019年国际移民组织理事会会议上发布,此次发布的中文版报告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译。报告涉及的主题包括人口流动和环境变化、信息时代的移民贡献、儿童与不安全移民、移民与健康等。自2000年起,国际移民组织已发布十份《世界移民报告》。该系列报告致力于对移民问题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合理分析,并以此增进大众对移民问题的了解。
总体而言,过去五年来,估计的移民人数有所增加。据估计,2019年生活在出生地以外国家的2.72亿人比1990年(1.53亿)多1.19亿,是1970年估计数的三倍(8,400万)。虽然在此期间,全球移民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但绝大多数人仍生活在其出生的国家。
—— 全球2.72亿人跨国移民,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移民来源国 ——
报告指出,继印度、墨西哥之后,中国是2019年世界第三大国际移民来源国,居住于中国以外的移民人数为1070万。
报告显示,跨国移民占全球人口的3.5%,2019年全球77亿人口中有2.72亿人为跨国移民,2019年,全球国际移民数量接近2.72亿,相当于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据估计,全球移民数量占世界人口的3.5%,这意味着全球绝大多数人(96.5%)居住在他们出生的国家。
然而,国际移民的估计人数和比例已经超过对2050年的一些预测,即全球移民数量达到2.3亿,占世界人口的2.6%。在所有国际移民中,52%的国际移民为男性,48%为女性,74%的国际移民处于工作年龄(20-64岁)。
从国际移民来源国和目的地国来看,印度继续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印度居住于国外的移民人数最多,达1750万。其次是墨西哥和中国,分别有1180万和1070万。最大的移民目的地国仍是美国,有5070万国际移民迁入。
—— 移民模式因地区而异 ——
报告显示,移民模式因地区而异。出生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大多数国际移民居住在其出生区域内,而大部分来自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北美洲的移民居住在其出生区域之外。在大洋洲,2019年区域内移民和居住在区域外的移民数量大致相同。一半以上国际移民(1.41亿)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
• 出生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大多数国际移民居住在其出生区域内,而大部分来自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北美洲的移民居住在其出生区域之外。在大洋洲,2019年区域内移民和居住在区域外的移民数量大致相同。
• 一半以上国际移民(1.41亿)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移民已经成为一些国家人口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加拿大等国。
• 劳务移民造成了人口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在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除阿曼和沙特阿拉伯外,移民在GCC国家的人口中占大多数。
• 移民中有四分之三处于就业年龄,根据估算,约有3800万国际移民的年龄在20岁以下,占到移民人口总数的14%。这一群体中有27%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北非和西亚地区各有22%。而处于20-64岁就业年龄段的国际移民则有近2.02亿,占到移民总数的74%,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以及欧洲和北美地区。
—— 一半以上国际移民(1.41亿)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 ——
从国际移民区域分布来看,2019年,欧洲和亚洲分别接纳了8200万和8400万国际移民,共占全球国际移民总数的61% 。北美紧随其后,2019年国际移民数量达到5900万人,占全球国际移民总数的22%。
相比之下,亚洲、非洲(分别为1.8%和2%)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8%)的国际移民比例相对较低。然而,亚洲是2000至2015年间移民人口增长最显著的区域,人数增长比例达到69% (按绝对值计算,移民增加数量为2500万人)。
此外,报告分析显示,国际移民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出了名地难以精确预测,因为这与紧急事件(如严重的动荡、经济危机或冲突)以及长期趋势(如人口变化、经济发展、通讯技术的进步和交通便利程度)紧密相关。
从长期数据中得知,国际移民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统一,而是受经济、地理、人口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迁移模式,例如,多年来发展形成的移民“通道”。
最大的移民通道往往是从发展中国家到更发达的经济体,全球10大移民接收国接纳了近一半的全球移民。例如美国、法国、俄罗斯联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
其中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拥有经济、教育等绝对优势接收5100万移民,占移民总数约19%;德国和沙特各接收1300万,俄罗斯1200万,英国1000万,阿联酋900万,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各约800万,意大利600万。
统计显示,除美国外,风景优美的欧洲和北美也很受移民者追捧。一半以上的跨国移民居住在欧洲和北美,约为1.41亿人。欧洲接收的移民人数最多,达到8200万人,北美接收5900万移民排名第二。
—— 各大洲的移民现状 ——
2019年,全世界40%以上的国际移民(1.12亿)出生于亚洲,并主要来源于印度(最大移民来源国)、中国和包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内的其他南亚国家。墨西哥是第二大移民来源国,俄罗斯联邦位列第四。其他几个欧洲国家,包括乌克兰、波兰、英国和德国,也有相当数量的迁出移民。
亚洲
亚洲作为46亿人口的家园,2019年源自亚洲的国际移民占世界国际移民总人数的40%(1.11 亿)以上。超过一半的移民(6600万人)居住在亚洲其他国家,与2015年相比有显著增长,当时亚洲区域内移民预估大约有6100万人。
在2019年,前往北美的亚洲移民数量达到170万,比2015年略多于1600万的人数相比有所增加。而在欧洲,2019年来自亚洲的移民大概有220万人。
作为亚洲两个“人口大国”,印度和中国生活在国外的移民的绝对数量最多。必须补充的一点是,这些庞大的移民绝对数仅占印度和中国总人口很小的一部分。来自中国的移民数量位居来自印度和墨西哥的移民数量之后,世界第三大出生于居住国以外地区的移民群体。近300万出生在中国的移民生活在美国,美国也居住着大量来自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的亚洲移民群体。其它在国外有大量移民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欧洲
2019年,超过8200万国际移民居住在欧洲,与2015年居住在欧洲的7500万国际移民相比,增长了近10%。其中略微超过一半(4200万)出生于欧洲,但生活在该地区的其它国家或地区;虽然这个数字自2015年以来只是略有增加,但在1990年则要低得多,约为2800万。从2015年到2019年,欧洲的非欧洲移民人口从略微超过3500万增多至 3800万左右。
大洋洲
2019年,约有770万来自大洋洲以外的国际移民在此区域生活。该地区的外国出生人口主要由来自亚洲(49%)和欧洲(38%)的移民群体构成。在过去的30年间,亚洲移民群体的规模有所增长,而来自欧洲的人数保持稳定。
图34呈现了涉及大洋洲国家的10条最主要的移民通道,这些移民通道体现了随时间迁移不断累积的移民活动,并简单呈现了在特定目的地国迁移模式如何使外国出生人口成为该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域的10条主要移民通道中,8条通道涉及前往澳大利亚的移民,其中最大的通道由来自英国的移民组成。这些大型移民通道包括了来自大洋洲以外多个国家的移民,包括中国、印度、 越南和菲律宾;许多移民来源国在过去数十年间都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来自大洋洲的移民更有可能在区域内移民而非迁移至别的区域。例如,新西兰的迁出移民比例较高,其中绝大多数居住在澳大利亚。
—— 选择移民的四大动机 ——
国际移民组织表示,由于移徙一直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因此2020年《世界移民报告》对于满足国际社会对基于证据的高质量研究不断增长的需求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揭穿意图影响公众的“假新闻”和错误信息及政治话语。
移民动机上看,教育,工作报酬,政治参与和家庭团聚是广大移民最为关注的4个最重要原因。
随着世界开放与融合程度的加深,移民,越来越成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人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子女创造创造更好的教育和事业机会的讨论话题;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市场和分工,国家和地区间地缘政策与经济利差都刺激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走上了移民之路,拥有一个海外身份,有利于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与享受海外教育与养老福利,全球化时代部分眼界开阔的人们都在世界上寻找最好的事业机会、最优质的人才与资源、最合适的教育资源、最佳的医疗服务、最适合人居环境等等从而塑造一个个世界公民。
联合国移民署发言人还透露,2022年的世界移民报告将设立专门章节,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移民与人口流动性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联合国移民署移民研究政策司司长玛丽·麦考利夫(Marie McAuliffe)表示,包括难民在内的国际移民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疫情之后的全球恢复将与国际移民和人口流动体系密切相关。
此外,移民身份能显著影响移民应对危机的能力。灵活的移民和签证政策有助于移民保持自身安全,并从危机的影响中恢复过来。
报告同时指出,移民对来源地及目的地国家和社区做出了重要的社会文化、公民政治和经济贡献,包括在许多部门中成为重要的变革推动者。与本地人相比,迁入移民的创业活动往往更加频繁。
可以预见,在海外政策的吸引下,未来移民海外的人群将会持续增长。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