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邦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5828337211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聚合全球移民咨讯

美国欧裔移民简史
2019-03-11 09:43:34

美国这个国家诞生之初,主要是欧洲的移民,汇聚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带着黑奴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开创出的国家;多少年来,有 4500 万之众越洋过海,从世界各大洲来到美国。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代表着世界上各个民族、 各种肤色和宗教。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今天美国的爱尔兰后裔在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要多;犹太后裔比以色列的犹太人还要多;美国黑人的数目超过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波兰大多数主要城市的人口都赶不上美国底特律一地的波兰后裔,而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则是威尼斯人口的两倍。

 

—— 01 梦与现实 ——

 

自古移民,动机无非有二:或避难,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农业社会的人们普遍安土重迁,移民者以避难类占多数。事实上,北美大陆的初始移民中,大多数是被流放的英国罪犯,其次才是被迫害的新教徒

1783年,在经历8年抗英独立战争后,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不仅保住了十三州根据地,还从英国虎口夺食,将领土西疆从阿巴拉契亚山脉扩张至密西西比河东岸。1790年美国首次人口普查,得出392万人的数据。

1906年12月10日,甲板上挤满了从德国汉堡移民到美国的乘客

 

如此广袤的领土,与同期欧洲列强人口普遍过千万相比,显然是地广人稀。这种局面在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中低价“购得”路易斯安那,版图倍增之后愈发加剧。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有过一小波法国人移民美国的潮流。怎奈美国发生立国路线之争时,以杰斐逊为首的农业派对外来移民持消极态度。自立国起至1820年,入美移民年均不过3000人,总数不到25万。

欧洲工业革命开展后,传统小农作业让位于近代化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广大农业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变得松弛。

而在城市,周期性经济危机时不时让工人丢掉饭碗。与此同时,工业化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出行成本大大降低,向海外移民的条件更为成熟。

自由女神旁的埃利斯岛入境检查处

 

此时,在经历过短暂的立国路线之争后,美国最终倾向于“仿效英国工业化”的工商优先论;第二次美英战争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全面在美国展开。广袤的新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无限资源,生产要素中物的部分极其可观,唯独人的部分凸显稀缺。

从历史经验看,在一个非移民国家,工业化之路大都经历过内部“损农补工”的原始积累。但在美国,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移民源源不断,备胎常有,务工务农,总有一款适合。所以,对于美国来说,唯一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移民适合参与工业革命?

 

 

—— 02 失意者的天堂 ——

 

初级工业化以劳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的是大量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组织纪律的廉价劳动力。

美国的初代移民,以英国、德国、北欧新教徒为主,分别贡献了政经学界精英、精锐战士、熟练技师和精明工农场主。

而在金字塔最底层,劳动力缺口多由贩卖来的非洲黑人填补。他们占当时美国人口的近18%,普遍在气候温暖、农业条件优良的南方,从事简易的种植园工作,或在白人家庭担任仆役,并非工业革命理想的劳动力类型。

何况,美国的广阔疆域此时仅限于地图之上,现实中西部领土仍是印第安原住民驰骋呼啸的跑马地,无论务工务农,土地拓殖都存在巨大风险。所以,除了文化素质和组织纪律,理想的劳动力最好还是命贱如草芥的亡命之徒。

新移民登陆纽约埃利斯岛

 

于是乎,美国再次将希望放到了欧洲母亲的身上。而在欧洲令人窒息的贵族身份等级制桎梏重压下,从来不乏失意者。

在政治分裂的德国,没有英国那样的移民限制,当地人仍能在美英战争后自由移民美国。但德国人的职业和性格,决定了他们长于经营,短于开拓。

相反,因饥荒移民美国的爱尔兰男性,通常会选择做拳手、保镖、打手,运气好的话能在人丁稀少的新市镇担任警察、消防员等稳定体面的公职,再或者抱着赌徒心态去闯荡西部。因此,能说流利英语、又有蛮力的爱尔兰人,此时大批被美国社会接纳。

曾任爱尔兰共和国的总理和总统的 埃蒙·德瓦勒拉 Eamon De Valera 就出生在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德瓦勒拉是在1916年宣布爱尔兰共和国成立的复活节起义的领导者,曾领导争取爱尔兰独立的反英斗争,长期坚持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曾多次被捕入狱或流亡,被捕后他免于被判处死刑,是因为他的美国出生证明。

年轻的爱尔兰新移民男子

 

归根结底,美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急需精密的机械,同样急需锋利的刀子——把割肉剔骨游刃有余的利刃。

 

 

 

—— 03 新生力军 ——

 

从1820年开始,进入美国的移民数量大增,年增量由千破万。而以1845年为起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移民潮进入了高峰期。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是19世纪美国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内战摧毁了家园,也打碎了桎梏,“战后重建”成为新一轮工业化的强大驱动力,加上需要“消化”西部领土,对劳动力提出更旺盛的需求。

而战时颁布的《鼓励外国移民法案》更是突破美国移民政策的传统格局,积极开放到了几乎来者不拒的程度。

美国移民官员与纽约州埃利斯岛的新移民交谈(约1880年)

 

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年均近百万移民的惊人数目,吓得美国人很快回归本土主义立场,开始有意识地限制移民。1882年的“排华法案”就是这一立场的产物。

然而,被排斥的是亚洲移民,欧洲移民只是被限制。美国从来都是自诩“欧洲的美国”,而非“英国一家之美国”。在欧洲的“推力”和美国的“引力”双重作用下,大量“过剩”的欧洲农业人口仍源源不断赴美。

此时,传统来源地西欧、北欧的移民增长极缓;来自东欧斯拉夫区和南欧拉丁区的移民,成为欧洲赴美移民的新主力军。前者以俄罗斯人为代表,后者则以意大利人为代表。

意大利裔美国人

 

与以英国、德国、北欧新教徒为核心,塑造了美国精神内核的首代移民(盎格鲁-撒克逊系)相比,俄罗斯裔与意大利裔资历浅,人种体貌特征有别,信奉的多是与新教敌对的东正教和天主教。这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困扰、猜疑乃至敌视。那是后话了。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美国种族简史》由海外邦编辑整理

分享到 :

推荐文章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